1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贡献的时期,名人辈出,著名人物有以下:
2、一、王侯:秦始皇、齐桓公、齐威王、秦穆公、秦孝公、楚庄王、魏文侯、燕昭王、越王勾践、吴王阖闾等。
3、二、政治家:管仲、百里奚、晏子、李悝、商鞅、范睢、吕不韦、李斯等。
4、三、思想家:老子、孔子、墨子、孟子、庄子、荀子、鬼谷子、韩非子、列子等。
5、四、军事家:孙武、吴起、孙膑、白起、廉颇、李牧、王翦、尉缭子等。
河南人,古代杞国,即今天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的故事,“杞人忧天传说”在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“杞人忧天传说”在《山海经》《淮南子》《路史》《列子》《史记》等史料中均有记载。
《杞人忧天》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向所写的一篇寓言故事。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杞人的人,他因为担心天空会塌下来而忧虑不已,甚至放弃了种田和家庭。然而,其他人都认为他的担忧是荒谬的。这个故事通过夸张的手法,揭示了人们过度担忧和杞人忧天的现象,以及对于现实问题的逃避。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引用,成为形容杞人忧天的典故。
1、不是一个人,伯夷是商末时期的人,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。
2、伯夷(生卒年不详),商末孤竹国人,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,弟亚凭、叔齐。子姓,名允,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。
3、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,至父死,叔齐让位于伯夷。以父命为尊,遂逃之,而叔齐亦不肯立,亦逃之。与叔齐同往西岐,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,和叔齐不畏强暴,叩马谏伐曰:“父死不葬,爰及干戈,可谓孝乎?以臣弑君,可谓仁乎?左右欲兵之,姜子牙曰:此二人义人也,扶而去之。”天下宗周,伯夷叔齐耻食周粟,饿死首阳山。
4、俞伯牙(前387年—前299年),伯氏,名牙,后讹传为余氏,名瑞,字伯牙,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(今湖北荆州)人。虽为楚人,却任职晋国上大夫,且精通琴艺。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。
5、在古籍中,最早见于战国郑人列御寇著《列子》一书中有关于伯牙抚琴的故事。经考证,伯牙本姓伯,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,乡民以子期为荣。明代,冯梦龙编撰《警世通言》,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,由于汉阳话“子期遇伯牙”中的“遇”与“俞”读音相同,便误听为“子期俞伯牙,千古传知音。”伯牙也就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了(《俞伯牙摔琴谢知音》,收于《警世通言》)。由于《警世通言》影响巨大,俞伯牙这名字越传越远,遂以讹传讹了。而在此之前的《列子》与《荀子》《琴操》等书中均为“伯牙”。